共和是什么意思?

2024-05-06 10:00

1. 共和是什么意思?

1、历史年号: 共和的由来,有两说:  共和相关图书
(1)因厉王出奔后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史记·周本纪》:“ 召公 、周公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 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共和也。” 宋欧阳修《明正统论》:“昔周厉王之乱,天下无君,周公 、邵公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宣王立,是周之统尝绝十四年而复续。然为周史者,纪 周、召之年谓之共和 ,而太史公亦列之于《年表》。”   (2)因由共伯和代理政事。《汉书·古今人表》“ 共伯和 ” 唐颜师古注:“共 ,国名也;伯 ,爵也;和 ,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 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 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共和》:“古史,共伯和者,厉王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共和 ,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 共伯和干王位,故曰共和 。”   以上两说,以第一说为是。理由如下:   “共和”是一种执政方式,这种执政方式的出现与厉王失去执政能力有关,是对厉王执政空缺的弥补,带有替补执政的性质,所以“共和”一词具有动词性质。“共”是二人或多人协同的意思,“和”字从禾从口,是调五谷以合众口的意思(古代有调酒器,名“盉”,专门用来掺和各种谷物酿制的酒,以达到最佳味道。此字从禾从皿,禾指五谷,皿指盛器,造字原理与“和”相同),所以,如果把政事比作众人口味,把执政比作调和众人口味,那么“共和”就是两人或多人协作共事,一起调和大众口味,以达到满足天下大众要求的目的。因此,如果采用第二说,那么“共和”就失去了动词的性质,失去了代替厉王执政的含义,而仅仅是“共伯和”一词的缩略形式,而这样的汉语名词缩略法在古代文献中似乎还没有见到第二例,因而存在问题。况且,周召二公地位远在“共伯和”之上,后者仅仅是一位普通诸侯,他有能力号令周召二公吗?他能肆无忌惮地摄天子之政吗?   古有“羲和”,帝尧的皇家天文官,负责敬宾迎日,寅饯送日。追究帝尧天文官的官名含义,可以发现,“羲”即“晨曦”之曦,表示阳光从东南向西北照射,“和”即“回应”,表示把阳光从西北向东南送回,这样一羲一和或一照一返,就构成了太阳运动的年周期和日周期(年周期:上半年,春和夏,日光发送;下半年,秋和冬,日光返照。日周期:上半日,太阳从东南方向西北方照射,下半日,太阳从西北方向东南方返照。这是古人对太阳运动的理解)。   古人把帝王登位比作朝日升起,照耀大地,这对应“羲和”之“羲”;又把帝王终老比作日光返照,发光结束,这对应“羲和”之“和”。这样,一位帝王的登位与终老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执政周期,这对应太阳运动的“一羲一和”周期。   可是在厉王的情况,他是在位逃跑的情况,登位时他像太阳那样升起,可是执政到一半时,他却像太阳脱离运行轨道那样中途离开王位,独自避难去了,因而无法继续执政以完成一个执政周期,但在他未终老的情况下,他的太子无法登位,开启自己的执政周期。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只好由“三公”中的周召二公来共同执政,代替厉王把其执政周期的后半期政事进行处理,以待他终老及太子登极。   简言之,古人把帝王比作太阳,把帝王执政比作太阳运行,把帝王执政周期比作太阳运行周期,而厉王仅仅执政了上半期就离位了,相当于太阳只完成了“一羲一和”周期的“羲”阶段的职责,而“和”阶段职责因太阳半途离去而无法履行,所以,就有了周召“共和”,代理执政的一段历史。   2、政体形式: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在李自成之世,则赈饥、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秋瑾幽魂。”   瞿秋白《鞘声》五:“他说,‘中国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不知道,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3、汉皇帝侍妾称号,与无涓等同处于妃嫔之第十四等,禄秩相当于百石官。《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共读曰恭,言恭顺而和柔也。”

共和是什么意思?

2. 共和是什么意思 共和意思是什么

1、共和制或称共和民主制、民主国或民国(republic),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体(和这样统治的国家),君主不是国家的最高首脑。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 
 
 2、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respublica,意思是“公民的公共事务”。相对于帝国及王国,共和的特色是国家元首并非世袭的皇权,若元首的产生方式是以民主选举方式选出,则是民主政体。

3. 共和是什么意思?

共和:人名,亦作历史年号。西周时厉王失政,国内乃推举共伯和(姓共,名和,爵位为伯)执政,至宣王立,中间十四年。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出处:
《汲冢纪年》:十二年,王亡奔彘。国人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十四年,玁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帅师追荆蛮,至于洛。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
《清华简·系年》: 厉王大虐於周,卿李、诸正、万民弗刃於厥心,乃归厉王於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归於宋。
《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於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
《鲁连子》: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子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於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也。
《吕氏春秋·开春》: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

共和是什么意思?

4. 共和是什么意思

共和的解释[republicanism] 也称共和制。泛指 国家 权力 机关 和国家 元首 由选举产生的一种 政治 制度 。与君主制 相对 详细解释 (1). 西周 从 厉王 失政,至 宣王 执政,中间十四年,号 共和 。 共和 元年 ,即 公元 前841年,是 中国  历史有确切纪年的 开始 。 共和 的由来,有两说:(1)因 厉王 出奔后 召公 、 周公 二相共同执政。 《史记·周本纪》 :“ 召公 、 周公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张守节 正义 引 韦昭 曰:“ 彘 之乱,公卿 相与 和而脩政事,号曰 共和 也。” 宋 欧阳 修 《明 正统 论》 :“昔 周厉王 之乱, 天下 无君, 周公 、 邵公 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 宣王 立,是 周 之统尝绝十四年而复续。然为 周 史者,纪 周 、 召 之年谓之 共和 ,而 太史公 亦列之于 《年表》 。”(2)因由 共伯和 代理政事。 《汉书·古今人表》 “ 共伯和 ” 唐 颜师古 注:“ 共 ,国名也; 伯 ,爵也; 和 , 共伯 之名也。共,音恭。而 《迁史》 以为 周召 二公行政,号曰 共和 , 无所 据也。” 宋 王应麟 《诗地理考·共和》 :“古史, 共伯和 者, 厉王 时之贤 诸侯 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 共和 ,凡十四年。按 《汲冢纪年》 , 共伯和 干王位,故曰 共和 。” (2).指共和制。 章炳麟 《驳康 有为 论 革命 书》 :“ 虽然 ,在 李自成 之世,则赈饥、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 组织 》 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 秋瑾 幽魂。” 瞿秋白 《鞘声》 五:“他说,‘ 中国 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 不知 道, 十二 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词语分解 共的解释  共 ò 相同,一样: 共性 。共同。同甘共苦。 彼此 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 与共 。休戚与共。 一起,一齐: 共鸣 。 共勉 。共议。共处(?)。 总计,合计:共计。总共。 与,和:“ 落霞 与 孤鹜 齐飞, 秋水 共长天 一色 和的解释  和 é 相安,谐调: 和美 。 和睦 。 和谐 。和声。 和合 (.和谐;.古代神话中 象征 夫妻 相爱 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平静 : 温和 。祥和。 和平 。 和气 。和悦。 和煦 。 惠风 和畅。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5. 共和是什么意思

共和是一种社会政体。
1、最宽泛意义上的共和:
共和是指不同的主体,尤其是不同政治主体的和谐共处。它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这是它字面的意思,它的本意。
2、政治社会意义上的共和:
共和是指不同的群体(包括阶级、阶层)等在社会共同体普遍接受的正义原则(包括法律和道德等)的基础上各安其分,公正相处。
3、现代政治概念中的共和:
共和有两个层面意思:一是,指的是不同的政治机构间的各安其分、和谐共处,它包括政治体系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主要部门;二是,指的是不同政治群体和政治力量,如政党、区域、民族,乃至国家之间在宪法、法律和国际法基础上各安其分的过程和状态。

共和制介绍:
共和制或称共和民主制、民主国或民国(republic),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体制(和这样统治的国家),君主不是国家的最高首脑。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
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respublica,意思是“公民的公共事务”。相对于帝国及王国,共和的特色是国家元首并非世袭的皇权,若元首的产生方式是以民主选举方式选出,则是民主政体。

共和是什么意思

6. 什么叫共和?

共和制或称共和民主制(republic),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体(和这样统治的国家),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共和政体的本义只是混合贫富,兼顾资产阶级和自由出生的人并倾向于平民主义者(不包括奴隶)而已。   

一开始的共和政体(广义上的)指的是“波里德亚”,即:混合政体的意思,指的是混合寡头主义与平民主义两者的一种混合政体。后来逐渐将混合政体中那种倾向于平民主义的成为“共和政体”(狭义上的),将倾向于寡头主义的称为“贵族政体”。

7. 共和国的“共和”是什么意思?

根据最新现代汉语大词典--共和是指共和制,共和国是指实行共和制度的国家。
那什么是共和制呢?
一种最高权力掌握在有权投票选举对其负责的官员和代表的室民团体的政治体制
叫做共和制度。
所以由定义推导 目前一些叫做共和国的国家实际上并不是共和

共和国的“共和”是什么意思?

8. 什么是共和?

共和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体(和这样统治的国家),那里君主不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共和制或称共和民主制(republic),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体(和这样统治的国家)。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
  词源  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res publica,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 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在本意上是通过制度组织起来的公共事务领域,而不是一种组织形式或政体。共和主义强调政府的公共性、公平性与中立性,即政府必须为所有人的利益服务(公益),而不能只为少数当权者的利益服务。然而民主的概念不是共和制暗含的。共和制政府形式可以包含有限的民主,那里这些权利仅对有限的人群允许,如在今天的许多独裁或极权国家的情形。这个词意思也足够宽泛到包括许多今天的高级民主制。
  历史  最早的共和政体可以追溯到西亚的阿卡德(Akkad)。最著名的古代共和国,则是公元前509年建立的罗马共和国。在现代民主制度出现之前,还有许多国家采用共和政体,比如说中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这也说明,“共和”未必一定是“民主”的。
  在古代,虽然共和名义上是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这还不包括没有公民权的奴隶,但实际上则多是贵族共和。在这些共和国里,只有贵族才有参政的权力。罗马共和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现代共和制度则强调所有公民的参与国家的法律制定,政策制定和执行。当然参与的过程可能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比如通过代议制民主。在现代,共和国家的首脑通常仅为一人,总统。但有一些例外,例如瑞士,她有一个七人委员会作为国家首脑,称为瑞士联邦议会,还有圣马利诺,国家首脑的位置由两人共享。
  有人认为,英国是近代第一个共和国,虽然英国在政体上是君主立宪,但人们又称它为“虚君共和”,因为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法律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因此孟德斯鸠就认为“英国是个裹着君主制外衣的共和国”。
  在共和制和君主制间划一个精确的线非常困难,而且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说某一个比另一个更民主,因为国家首脑(君主或总统)的权力可能完全是仪式上的 (尽管一个带有被选举首脑的民主制通常被认为比君主制更民主)。 君主通常统治一生,当他们死后由一个亲属接替,由他们自己选择或或根据继位规则。共和国的总统,相反,通常被选举为一个有限的期限,他们的继任由选举他们的人来选择。现在甚至非民主的共和通常宣称是民主的。尽管选举的结果可能是确定的,也仍然保持正常选举的仪式来选举他们国家的首脑,而且通常在这些国家首脑自动离开位置(通过辞职或引退),或被统治精英的其他成员强迫离开(通过宪法的手段)。但仍有一些例外 -- 例如,每一个新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通过帝国的首脑选举,尽管几个世纪以来选举特定家族的后裔到这个位置是通常的惯例。可能在现在君主制最重要的例外是在联合王国使用寡头的选举形式 (称为枢密院)。
  老的词义 
  另外,老的词义定义使用“共和”描述那种通常称为代议民主,它将“民主”词义限制仅为直接民主。更多这个词义的使用和历史的讨论参见民主。甚至这个用法也没有包含许多共和制,过去的和现在的,那些根本不民主的(尽管很少现代的共和允许他们缺乏民主)。
使用这个老的含义,可以说美国是联邦共和制,而不是民主制(尽管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美国人,称之为民主,他们使用的是现代定义,而不是这里老的定义)。 共和这个词义的使用在美国开国者时期非常通用。美国宪法的作者为很多原因故意选择了他们称为的共和制。例如,对每一个政治问题从每一个公民收集选票是不切实际的。理论上,议员可以比普通平民更博学和更少情绪化。另外,共和可以设计为用来抵抗“多数的暴政”的保护。联邦拥护者描述了这个观点,纯民主实际上非常危险,因为它允许多数侵害少数的权利。通过他们称为共和制的形式,代表人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选择(总统、议院,参议院和州官员被分别选举),这使多数更难足够的控制政府来侵害少数。